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爱去小说网 www.aiqutxt.com,最快更新五代十国往事最新章节!

    【江淮烽火】

    在江淮地区,杨行密与钱镠之间的争斗一直没有停歇。就在宦官韩全诲劫持昭宗之前,杨行密得到小道消息:钱镠遇刺身亡。

    天赐良机!杨行密立即命大将李神福率军进攻钱镠的总部杭州。

    钱镠爱将顾全武建立八个营寨,全力抵抗。双方进入相持阶段。

    顾全武威名远扬,名震江淮。若要击败顾全武,必用奇谋。李神福想到了“反间计”。

    李神福故意在杭州俘虏中挑选了几个人,安排在自己身边听用,使他们有机会出入自己的寝帐。

    某日,李神福与诸将开会。会上,李神福难掩心中的失落,唉声叹气地告诉大家,说杭州军事强大,硬撑下去得不偿失,我命令今晚就撤退!

    会议结束后,诸将分赴各营收拾家当,手忙脚乱地做着撤军的准备,乱作一团。

    俘虏们趁乱逃走,将这条重要情报汇报给顾全武。

    傍晚时分,李神福清点左右侍从,发现少了那几个俘虏兵之后,大喜过望,立即命老弱病残做先头部队,向后撤退,而亲率主力殿后,又命部将在青山(今浙江省临安市青山镇)设下埋伏,等待大鱼上钩。

    李神福,是杨行密的“开国元勋”中最老最老的元老之一,当时庐州遭匪盗攻击,庐州刺史向杨行密求援,而杨行密兵力不足,李神福带着少数几个人,虚设旗帜,设为疑兵,并抄小路潜入庐州,站在高处来回指画吆喝,仿佛在指挥千军万马,终于吓走了匪盗,保全了庐州,从而使杨行密占据了庐州,始有立锥之地;

    其后在与孙儒进行决战之际,李神福提醒杨行密勿中孙儒速战速决的圈套,而要坚壁清野,将战争拖入持久消耗战,并通过佯败诱敌,击溃孙儒。

    然而这些光荣战绩,却难以与钱镠麾下的顾全武相提并论,仅仅讨平董昌一项,就已经力压群雄。

    顾全武十分瞧不起李神福,认为他所谓的辉煌战绩不过都是些低级的阴谋诡计,靠诡诈之术而已。

    骄兵必败,顾全武万万没想到,自己也将栽倒在李神福的雕虫小技上。

    顾全武侦查到李神福撤兵的迹象,立即下令全军出击。追至青山,忽遭伏击,损失数千人,顾全武本人也被生擒。

    李神福乘胜进攻临安。

    消息传来,钱镠惊骇不已,放声痛哭道:“丧我良将啊!”

    在临安城下,李神福得到了准确的消息——钱镠并没有死。临安城池坚固,守备森严,李神福久围不下。

    这一次,李神福是真的要撤兵了。然而撤兵必然遭反攻,于是他在两个方面做了准备。

    一是笼络人心,广施恩德。

    李神福派兵保护了钱镠的祖坟,防止被乱兵盗挖、破坏,连周边的树木也禁止砍伐,同时允许顾全武给家人写平安家信。

    战争都是血腥残酷的,相比于尔虞我诈的山东战场,江淮战场更像是绅士之间的战争,在残酷的背后存有一丝温馨,时常上演英雄惜英雄的感人戏份,例如替敌将求情(顾全武保全秦裴),例如保护敌帅的祖坟,例如赈济敌方灾民……

    战争是残酷的,但操纵战争的人是有血有肉的。

    二是炫耀武力,巧设疑兵。

    李神福在交通要道上竖立很多旗帜,从远处看起来,特别像是连绵不断的营寨,使钱镠以为淮南援军已经大量赶到,准备接应,而且顾全武就是因盲目追击才被俘遭擒的,杭州兵不敢在同一个石头上绊倒两次。

    最后,李神福大方地将撤兵计划告知钱镠,相约罢兵。

    钱镠派人向李神福表示了感谢,并送来大量礼物犒军。

    李神福收下了钱镠的善意,之后拔营起寨,带领部队安全返回。

    这时候,宦官韩全诲已经迫帝西迁,朱温威震关中。凤翔方面派来江淮特别调解员(江淮宣谕使)李俨,向杨行密宣读圣旨。

    李俨的父亲张老爷子可了不得,他老人家是前宰相——张浚。昭宗赐之国姓,故而姓李,跟伦理哏没关系。自宦官刘季述发动“少阳院政变”以来,张浚就倾向于宦官集团,他的儿子甘做阉党说客,也不足为奇。

    诏:任命杨行密为正东方面军总司令(东面行营都统),加使相衔儿,封吴王,令讨朱温;任命朱瑾为青州平卢节度使;任命冯弘铎为徐州武宁节度使;任命朱延寿为蔡州奉国军节度使;加授潭州武安节度使马殷宰相衔儿(同平章事)。

    然后宣布,作为总司令的杨行密,有权代表皇帝对有功将士进行人事任免,只要事后向朝廷报备即可。

    乍一看,出手阔绰;细一瞧,惠而不费。

    给杨行密的,全是虚衔,毫无实质的实惠可言。再看其余人等,更是慷他人之慨,简直不忍细看:青州平卢节度使是王师范,徐州武宁军和蔡州奉国军也在朱温的控制之下,所以朱瑾、冯弘铎、朱延寿领的都是空头支票。您直接任命他们当汴州宣武军节度使岂不更香?

    而至于准予杨行密行使皇帝之权,进行人事任免,这也早就是有实无名的既成事实。别说杨行密,天下藩镇谁不如此?某军阀“表奏”某某为某节度使、留后,随后皇帝敕令制书走过过场。

    即便如此,杨行密还是乐得其所的,毕竟向北开疆拓土的行为得到了朝廷的支持,名正言顺。

   &nbs... 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