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添加到主屏幕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今上优渥武人并不是什么秘密,加入正军(常备军)哪怕是小卒也是百亩之田到手,疆场立功从不吝啬于赏赐,还不要提社会地位的提升,家庭成员在乡里的诸多优待。
“俺大兄的二舅子的三姑妈的儿子。入正军授田,其亲谓之军属,逢年有节官府亲上门慰问有何难,可谓无微不至。”
“俺二姨丈的三舅子的四姑婆的儿子。疆场立功得奴婢六人,数百亩驱使耕作,平时可为牛马走。”
所谓的牛马走是西汉就有的一种称呼,原先指的是比某位贵人门下鹰犬走狗更高级的差遣人士,后面演化成为为谁服务的奴仆。奴婢也不是单指女性,是男女奴仆。
正在交谈的人,他们卖力地开挖泥土,挥舞锄头的同时还能与周边的人聊上几句。他们来自五湖四海,又以同乡成为一个劳动组,组长一般就是乡里的啬夫、游徼、亭长,往上就是县里的人。
小民的闲聊大多会是在攀比,谁家过得好,谁家出了什么能人,都能聊上很久。通常却会是以道听途说而来居多,也就有了从哪个舅子、哪个姑妈那里听来的由头。
现在看谁过得好不好其实并不复杂,最能体现的就是得到了爵位。
有太多一无所有的人,获得爵位之后,住宅有官府全资建造,名下亦是有了可以传家的土地,更有可以随意差遣的奴仆。
人都会对美好生活产生期盼,想要获得爵位?生活在汉国想要改变自己人生轨迹的最便捷途径就是参军入伍,登记造册之后会有诸多实惠的福利就不谈了,军属在乡间真的也是能够得到诸多的优待。
参军入伍可得百亩田是元朔六年之后的新政策,原先只是十亩田地,后来汉国疆域不是一再得到扩张吗?诸多退役的将士是被安排在地广人地的区域,中枢也就将十亩的数量提高到百亩。
另有一项新的政策,愿意迁往新开疆辟土之地,官府还愿意增加田亩的数量,离汉国本土越远,政策就越优惠。
“每岁亦有礼品,如俺二姨丈的三舅子的四姑婆一家,上次冬至便分到了一只牛腿,是好大的牛腿!”
牛腿只是一种体现,更多的时候军属能够得到的慰问品种类繁多,直接发钱或是给予布匹的次数最多,却是都喜欢布匹。
“好儿郎的家属就是该得到优待,谁不服就是与大伙过不去!”
“是极!是极!”
历经胡虏肆虐之乱,当代人对于掌握武力有着一种痴迷,坚定认为汉人就该有自己的强悍武装,绝对不能再发生胡虏入侵而没有抵抗之力的情况。
当代的军人也的确是一直在血洒疆场,一次又一次的血战终于将欺压汉人的胡虏消灭和驱除,对于大多数人来讲没有胡虏压在头上就是一个好的社会,为此很多人愿意付出一切。
“俺琢磨着,等待这一次徭役结束,下一次征发徭役俺就该成为郡县兵了。”
“有啥用伐?能去阿三那里?”
“不去阿三那儿,俺也有机会去草原,去东北。”
“不打大仗了呀!成为郡县兵也只能是本地更卒。”
说那么多,其实还是为了能够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,其中对于土地的渴望最大,可在汉国就是再有钱都无法获得土地,只能是走上战场杀敌立功才能得到土地的赏赐。
源于二十等爵的基础,再有秦帝国曾经陷入有军功而不得赏的尴尬境地,汉国对土地的控制绝对是历朝历代最强。
元朔三年之后,国家就一直在搞土地回赎,不管是豪族还是世家,有一个算一个都是在刀剑的监督下丈量田亩,以该家族的实际人头来算,每人二百亩田地,多的就会被国家有偿赎回。
到元朔六年,汉军攻灭东晋小朝廷,南方也做了土地丈量,曾经有田数万顷能剩下两千亩就算多。
到了元朔八年,汉国本土再无手持万亩田地以上之非军功传家之家族。
刘彦这么干是得到军方的全力支持,毕竟军方是最容易因为功劳而被犒赏的群体,其余阶层就是反对也不敢开口,谁也不想被军方针对,最想反对的南方却是有桓温一再举起屠刀挥砍。
家族名下有多少土地直接与因功获赏挂钩,也被团结在刘彦身边的集团全面接受。他们本身就是利益集团的一份子,因功而得赏的政策天然对他们有利,只有被排斥在集团之外的人才应该哀嚎。
后面的桑虞不管是不是真的在针对冉闵或谁,反正他也为大多数百姓干了一件好事,那就是被征召进入郡县兵也能获得土地犒赏,土地亩数虽然比不上常备军,可大多数人至少是有了合法获得土地的渠道。
就目前而言,除开因为服役而得到土地之外,只能是向官府进行租赁,绝大多数百姓耕作的土地就是来源于租赁,压根就没有属于自己名下的土地。
控制土地所有权是刘彦的主张,起因是为了鼓励汉人杀敌立功,说白了就是为了建设军1国1主1义而定下的政策。而政策在很多时候是需要为时势让步,比如连郡县兵都能获得土地就是一方面。
刘彦并不是不清楚人们对土地的渴望,他一方面需要维持二十等爵制度的根本,既是无功不得田,保证军队的旺盛好战之心;另一方面,他那么干是在逼迫豪强、世家等等有能力的这个群体另寻出路,比如将目光转向工商。
古人早就有了“无农不稳,无工不富,无商不活”的觉悟,可是“农”还算好一些,“工”和“商”却是一直属于被鄙视的对象。
汉国不允许无功而获田,豪族或世家不敢对土地随便伸手,可他们对财富的追求却是不可能停止,不用刘彦去提醒,他们就将目光看向了工坊和商事。
元朔四年之后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