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添加到主屏幕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张天元见过元青花,自然也知道元青花的珍贵,所以每次看到有元青花的时候,他都非常谨慎。
因为这种东西,十件里头有九件都是赝品,最后那一件,看运气吧,说不定是古仿。
毕竟元青花实在太稀少了。
“嗯?”
在更为仔细地观察的时候,他就发现了,这青花壶应该之前是碎的,然后被人粘了了起来,连到了一块儿。
虽然说这样子会导致东西价值大大降低,可元青花就是元青花,因为他存世极少,就算是随便粘连在一起的,也是一件好东西啊。
“小哥真是好眼力,看出来那是什么了?”
王麻子笑着问道。
“这是元青花吧?而且好像是用碎片黏合在一起的?”
张天元觉得,在王麻子面前就没必要装了,两个人都是行家,谁都不傻。
“没错。”
王麻子点了点头道:“元青花由于存世稀少,为国际、国内博物馆和藏家争相收藏。然而,这件精美绝伦的元青花凤首扁壶,却曾历尽磨难而重生。”
20世纪70年代初,为配合帝都的城市改造,元大都遗址的探寻、勘察工作也开始紧锣密鼓地进行。
十几处不同类型的建筑遗址,在考古工作者的精心清理下,逐渐显露出真容。
随着发掘深入,更为不可思议的事出现了。
在六铺炕地区元代居民遗址的清理中,一个神秘的地窖被发现,出土了16件瓷器,而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这把造型奇特的青花扁壶。
“在旧鼓楼大街豁口以东有一处元代院落遗址,在清理过程中,工作人员在其中发现了一个神秘的地窖,这个窖藏上面当时放着一个瓦盆,盖着一个口,里面发现了16件器物,其中10件是青花,6件青白釉瓷器,青花扁壶是其中的一件。”王麻子笑着说道。
然而这件器物出土时并非是完整器,而是48块碎瓷片,最大的13×6厘米,最小的为2厘米左右,仅如指甲般大小。
好在凤首和扁壶的主体纹饰部分都在。这件器物出土后不久,文物部门就对其进行了抢救性修复。
“第一次修复的过程比较简单,只是进行了简单的拼对,凤首和主体部门是完整的,部分缺失的地方,就用石膏进行修补,正面的青花纹饰用粉质颜色粗略接笔,背面的花纹则未作处理,呈现石膏原色。”王麻子说。
这件器物修复后就一直收藏于首都博物馆,在随后的30多年里,元青花凤首扁壶便以这残缺的样貌出现在《考古》杂志里、邮票上、展览中,依然引来无数惊叹。
“此壶的资料在1972年《考古》第一期发表后,国外很多刊物都进行转载和评论。我国邮政部门于1973年11月20日发行了一套‘特殊时期出土文物’邮票,编号为66-77。其中编号66,面值4分的就是这件元青花凤首扁壶。”王麻子告诉张天元说。
从明初帝都城墙的南移开始,元代瓷器精品——“青花凤首扁壶”,一直被埋藏于明代修建的北城墙之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